在我国古代,皇权的力量至高无上,皇家子嗣的地位也就十分尊崇了。并且古代一直都有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,因此各朝各代的皇室成员都为数众多,清朝自然也是如此。康熙一生总共有子女五十五个,甚至在他六十五岁那年还有儿子出生。
相对于康熙来说,雍正一生仅有十二个子女,且有多位早夭,其中他的第五个孩子弘历,就是我们后世所熟知的乾隆皇帝。乾隆在25岁那年就成为了皇帝,而他自然也理所应当承担起,照顾年幼兄弟的责任。
而乾隆年幼的兄弟弘曕,几乎可以称得上是被他一手带大的。但在弘曕31岁那年,乾隆探望他后离开,他却说:我现在可以死了。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?
年龄悬殊的兄弟
乾隆相比于他的父亲来说登基很早,而这时,他最小的弟弟弘曕年仅三岁,,因此他在乾隆登基后,仍旧在宫廷中生活。当时乾隆的长子都比弘曕大了五岁,他就自然将这个年幼的弟弟当做儿子抚养。
据说乾隆十分喜爱这个弟弟,有一次乾隆召弘曕过去说话,他却因为害怕,一下子从身边逃跑了。但是,就算做出了这样的失礼之举,乾隆也没对他生气,只是罚了跟随他的侍从罢了。
在弘曕逐渐长大后,乾隆还延请了名师来教导他。而弘曕也没有辜负乾隆的期望,在学习上十分认真,并且学有所成。而后乾隆更是对他委以重任,先后让他管理武英殿、八旗军营、造办处等地。
后来,恰逢康熙的第十七子果亲王允礼无嗣而终,乾隆看这位果亲王生前忠心能干,于是想为他挑选一位养子,这时就想起了他的弟弟弘曕。弘曕在雍正驾崩之时尚且年幼,又没有什么大的功绩,因此乾隆想为他加封也有所困难。
而正巧果亲王需要一个养子,弘曕如果过继出去,就能得到亲王的爵位。而且果亲王家底殷实,弘曕过继之后,生活也一定非常的宽裕。由此可见,乾隆为这个年幼的弟弟考虑非常的深远,但他没料到的是,弘曕自此之后变得十分张狂。
恃宠而骄
弘曕是雍正最年幼的孩子,在雍正去世前他备受宠爱,后来雍正驾崩,乾隆便开始照料这个弟弟。但他也是刚刚即位,所忙事务繁多,因此对弘曕的关注较少。
而弘曕是天家贵胄,自幼锦衣玉食,娇生惯养长大,自然性格比较娇纵。但他的本性并不坏,所以当乾隆发现他骄纵的性情之后,并未重视。在弘曕接受教育后,他的性情自然也有所变化,看起来稳重了不少。
但令乾隆没料到的是,他承继了果亲王的爵位后,又故态重萌,显露出他放纵自傲的性情。因为乾隆的宠爱,他手里并没有缺钱少银过,但他仍渴望更多的财富,因此大肆敛财,甚至依靠欺压平民获取财富。
不仅如此,他对于自己的下属也十分苛刻,在敛财的过程中,将大把金银塞入自己的腰包。他的下属们为他奔波劳碌,却没有获得一点好处,因此下属们也多有抱怨。
而之后的日子里,弘曕的行为越发没有界限,他常常仗着自己深受宠爱,不服从乾隆的指示,甚至在乾隆训斥他过后,他也觉得这些只是小事,没有人敢把他怎样。
因此,乾隆的不满也愈发积累下来,而弘曕的这些不义行为,也都被朝臣们看在眼中。在高恒案的审理中,高恒就将他的所作所为招供了出来,这使得乾隆大为恼怒。
愧疚而死
弘曕的行为不仅有失皇室身份,甚至还伤及到了皇家颜面,于是乾隆就更加深入去探查弘曕的行为。他发现弘曕这些年的行为都十分出格,不仅对百姓们强买强卖,更重要的是,他触及到了乾隆的底线,即干涉朝政要务。
于是乾隆立马决定,要给这位胆大包天的弟弟一个教训。因此,在弘曕母妃谦太妃的寿辰上,他以没有为谦太妃加赐称祝的行为,来表露自己不满的态度。但弘曕仍旧不知悔改,反而因为此事,对乾隆有所不满,陈词讽刺乾隆。
不久之后,天降雷雨,惊雷引火,将乾隆所居住的九州清宴点燃了,王公大臣们都十分的惊慌,纷纷入园救火。当时弘曕居住十分近,但他却迟迟未到,并且见了乾隆以后,也没有表现出多少关心,反而和其他人说说笑笑。
乾隆感觉十分寒心,他多年的宠爱照料,就换来这样的结果。他又想到了弘曕这些年常常对他不够恭敬,礼节上也有所不足,常常僭越。
最终,乾隆下旨将弘曕降为贝勒,罢免所有官职,同时罚俸三年,这在当时已经算得上是较为严重的惩罚了。没想到的是,弘曕在接受惩罚后,竟然打击过大,郁郁寡欢,最终一病不起。
乾隆对这个弟弟真的是很疼爱,虽然是自己下达的惩罚,但当弘曕真的患病卧床不起时,他还是有些心软,还曾亲临视疾。
在弘曕病情危重之时,乾隆还下令恢复了他的爵位,想解除他的心结。然而弘曕只是在被衾之间,爬起身来向乾隆叩首认罪,对他的行为有所悔悟。
乾隆看到弟弟这个样子,也是悲痛万分,就原谅了他。而在弘曕得到了乾隆的谅解之后,才放下心来,说了一句:我现在可以死了,不久之后他便去世了。
结语
在弘曕去世后,乾隆还为他写了哀悼的诗词,词句中显露出对弟弟的宠爱和逝去的悲伤。最终这位雍正朝最后的皇子,被追封为多罗果恭郡王,也算是享有了死后的哀荣。